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琴倾月船的个人空间 http://www.ppfeng.com/?4273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摸索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探索(1949~1979)-----王安潮

热度 5已有 274 次阅读2013-10-19 10:57

摸索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探索(1949~1979)

——中国二胡音乐交响化发展的史学研究(3)

王安潮

 

新中国的成立使民族乐器二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其中重要的发展就在于将其在结构上大型化、声部层次上交响化,表现在体裁上是与不同伴奏形成交相辉映的多声线条思维。其中50至80年代是这一探索的摸索期,探索了二胡与钢琴、民乐队、交响乐队等伴奏的可行性模式。

50年代的代表性作品有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1959);60年代有刘文金的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1960);70年代有彭修文的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1973)、二胡与乐队《听松》(1978)、《不屈的苏武》(1979)⑧等。

这一时期伴随着二胡交响化的发展,还出现了胡类与其他乐器的交响化发展,如:中胡协奏曲《苏武》(刘洙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1年出版总谱)、板胡与乐队《大姑娘美》(彭修文)⑨、板胡与乐队《胜利中的思念》(刘文金、丁鲁峰曲)、高胡与乐队《思念》(乔飞)、京胡协奏曲《正气歌》(杨巨方曲,人音1988年出版总谱),还出现了二胡移植小提琴作品而发展其演奏技术高难度的多元化、现代化,如《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等,突出了二胡音乐表现立体多声思维的驾驭域幅。

这些作品将二胡音乐的单声线性思维进行了多声立体多声思维的各种有效尝试,如采用民间曲调的现代化发展、传统曲调改编的多层次化发展、与多种伴奏织体进行协调对置等,但带有明显的摸索性,突出的表现有:二胡曲调发展较窄,色彩对比较弱,还未充分发挥交响化所具有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所以视其为“二胡交响化发展的摸索期”。

这一时期,刘文金的创作值得一提,他的《豫北》和《三门峡》探索了中国民族乐器二胡和钢琴结合的可能性,它将钢琴置于协奏的声部,而并非传统意义上那样仅处于伴奏地位,最为重要的是它将复调音乐创作思维溶入两者的结合之中,同时开辟了二胡的“无穷动一陕弓时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成为自刘天华以来二胡音乐创作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标志⑩,使传统二胡线线性思维步入了立体多声思维的层面。(来自网络未完)

1

路过
2

雷人
1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sfkl0417 2014-9-9 18:40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5-22 18:21 , Processed in 0.0499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