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琴倾月船的个人空间 http://www.ppfeng.com/?4273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发展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建构(1980~1990)----王安潮

热度 5已有 348 次阅读2013-10-20 11:20

发展期的二胡音乐交响化建构(1980~1990)

——中国二胡音乐交响化发展的史学研究(4)

王安潮

 

改革开放后,新的文艺政策及氛围刺激了二胡交响化探索。这一时期二胡与各种形式乐队的合作不仅在数量上空前增多,还在交响性的多声思维上进行了各种成功尝试,协奏曲、随想曲、狂想曲等体裁层出不穷,尤其在二胡与交响乐队协奏的探索上成就卓著。

从技法、风格角度看,可分为80年代前、后两期。

80年代前期延续了之前传统调性音乐发展的手法,以此探索了二胡与乐队的声部层次结构关系,在调性上仍以传统调性及其逻辑关系为主。如:

张晓峰和朱晓谷的二胡叙事曲《新婚别》(1980)、刘文金的《长城随想》(1980)、吴祖强的二胡与管弦乐《江河水》(1980)、乔飞的高胡与管弦乐《珠江之恋》(1981)、石夫的二胡与弦乐队《汉宫秋月》、车向前的二胡协奏曲《满江红》(1981)、朱践耳的二胡与乐队组曲《蝴蝶泉》(1983,张锐二胡曲调,四乐章)、吴厚元的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1983)和《第二二胡协奏曲》、崔新和朱昌耀的二胡协奏曲《枫桥夜泊》(1983) ?、戴宏威的二胡协奏曲《惜别》(1984)、朱晓谷的二胡协奏曲《祝福》(1988)和《洪湖随想》(1986,根据歌剧音乐而作[早于闵惠芬之曲])、关铭的二胡

叙事曲《兰花花》、闵惠芬和瞿春泉的二胡与乐队《音诗》、刘文金的二胡与乐队《秋韵》(1989)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试图拓展二胡线性思维,并在声部上层次化,尝试了与各种形式乐队的合作,如《新婚别》运用奏鸣曲式结构将宋代音乐家姜白石的曲调进行了符合现代音乐发展需要的拓展,历史的纵深感与现代的多彩性得到较好的融合,乐队协作层次化分明,色彩描绘与故事铺陈相得益彰;《长城随想》运用套曲结构、协奏曲形式、综合性自由曲式将中华之魂的长城进行了史诗性描绘,作品的整体平衡、统一与戏剧性高潮的营造与布局在主题贯穿中得到贯通,史诗般地讴歌了民族历史的风情画卷,其气势与光辉得到交响化的多层次表现,不同段落的风情在乐队与二胡的展开中获得了全景展现;《红梅随想曲》等运用成名的音乐主题来发展,突出了主题逐步呈现(七个段落)与乐队协奏的多层次综合(与多种形式的乐队进行配比),情绪的营造与戏剧性高潮的发展协调统一。

80年代后期除了按照之前的传统调性结构思维进行继续发展外,还引入西方现代无调性音乐来发展二胡音乐的交响化。前者传统风格的作品如:

陈能济的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1988)、何占豪的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1987)、《莫愁女幻想曲》(1987)、《别亦情》(1989)、杨春林的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苏安国的二胡协委曲《山茶花叙事曲》(1987)、彭修文的二胡与乐队音诗《云中鹤》(1986,为专题音乐片《云中鹤》所写)、关廼忠的《第一二胡协奏曲》(1987)、彭修文的二胡与乐队《民歌五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放风筝:河北、小河淌水:云南、赶牲灵:陕西、拔根芦柴花:江苏,1989)等。

这些在调性音乐基础上的现代探索突出了音乐主题的多层次发展,挖掘了传统曲调的特有美感。现代无调性风格的作品如:

谭盾的二胡与扬琴二重奏《双阙》(1982,扬琴伴奏)、何训田的《梦四则》(1986)、中国台湾李泰祥的二胡协奏曲《酒歌》(1986)、赵晓生的二胡与钢琴《听琴》(1986)、阎惠昌的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郑冰的《A商调式幻想曲》和《第一二胡协奏曲》(1987) ?、杨青的《音诗》(80年代后期)、苏聪的二胡与交响乐队《协奏曲》(1989)等,还有外国作曲家也参与到二胡交响化的探索中,如:

[日]服部公一的《二胡协奏曲》、石井真木的二胡与管弦乐《飞天颂歌》等。这些二胡新音乐手法的探索为中国民族弦乐器留下了色彩绚烂的篇章,有的以传统音韵为依托而进行多语言构建,如:

《双阙》、《酒歌》、《听琴》、《A商调式幻想曲》等,其中赵晓生的《听琴》运用“太极作曲系统”中的“三二一寰轴音阶”表现了韩愈《听颖师弹琴》的诗意,横向的二胡旋律与纵向的乐队和声形成双向“同构”,这类的手法赵先生还在高胡、二胡与双重民乐队《一》中运用?;有的以西方音乐语言为主体来构建新的中国化语言,如:

《幻》、《第一二胡协奏曲》、《音诗》等,特别是郑冰的四部《二胡协奏曲》以十二音技法创作而成?,描绘了色彩与音调的对比,突出了二胡与乐队相协调而具有的描绘作用;有的则力图完全摆脱东西方音乐语言的束缚而意欲创作自己的“话语权”,体现特有的“香型”,如:

《梦四则》运用装置二胡所产生的特殊音色来描绘“迷幻”、“恐惧”和“哭诉”等梦境,二胡分别与铜管、弦乐和整个乐队进行配比对话来展现音乐所意欲表现的三条线索?,曲中作曲家运用自创的自由任意律(RD)作曲法开发了二胡的音色音响。

80年代的二胡协奏曲有三十余部?,风格多样,色彩缤纷,尤其发展了二胡与各种乐队进行协作的不同艺术效果,主要可分为两种手法:

即传统调性手法和现代无调性手法。

在这些探索中,专业作曲家的创作占绝大多数,这为二胡的交响化创作奠定了技术路线,在二胡与乐队的关系上也日趋多样化,突出二胡音乐开发的同时也发展了乐队的巨大描绘作用,以及以各种形式进行“对话”而形成的协奏,以此构建二胡音乐交响化的新语言。(来自网络未完)

1

路过
1

雷人
1

握手
2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5-16 02:31 , Processed in 0.0431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