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谱风

标题: 《到吴起镇》——长征组歌之七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3 23:25
标题: 《到吴起镇》——长征组歌之七
发上《到吴起镇》——长征组歌之七,请大家点评。

(, 下载次数: 337)

(, 下载次数: 290)

http://box.baidu.com/widget/flash/mbsong.swf?name=%E5%88%B0%E5%90%B4%E8%B5%B7%E9%95%87&artist=%E9%95%BF%E5%BE%81%E7%BB%84%E6%AD%8C

 

 

注:原谱这里只有一根连音线,个人感觉是错误的,故在我打的谱上加了一根。 原谱样

  (, 下载次数: 238)

(, 下载次数: 239)

 

 

 

 

(, 下载次数: 236)

 

 

 


作者: 赵为樑    时间: 2011-9-24 09:40
老师的谱子打得真漂亮,收藏了。
作者: lza2524    时间: 2011-9-24 10:13
“红旗展”和“手携手”这个地方的延音线确实不用加,就像郝老师指出的一样,另外可以听录音便可知这里确实是断开演唱。
结束句最后一小节的双纵线应该是终止线才对。
第一页的最后一行的带括号的演唱声部文字与歌词或标点贴得太近了,在线谱程序里排的,可以拖拉音符间的间距,腾出更多的间隙空位来疏松下。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4 11:08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9-24 15:25 编辑

yx_h  yx_h 原声此处有个“气口”,总谱这里后面两个"42"上方有顿音记号,因此不加延音线应该是对的。
====================================================================

按郝老师发上五线谱截图有两个跳音(圆点),这样一个连音线是对的,但原谱显然是漏打跳音(或者是打谱的人不懂处理五线谱跳音翻译成简谱就是顿音),就导致这个问题谱了。马上改正为顿音。(不分跳、顿音应该算是简谱记谱法缺陷吧

晓峰老师说的地方我在打谱时就发现了,想了一下,也觉得不对,但因为是“组曲”,每个谱和前后的谱是有点联系的,这样我也拿不准对错,所以就照原谱打了。现在我找出了一本1978年出版的总谱(我自己都忘了有这个总谱),这个“结束句”是在后面的,不是插在中间(是用终止线,这个肯定是要改的了),但因为谱很旧,而且是A5的大小,眼睛看起来很吃力(老了啊,现在是近视+老花),中间是怎么联系怎么转看不清楚,如果郝老师的谱能看清楚,请告诉一下。


               (, 下载次数: 201)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4 11:13
lza2524 发表于 2011-9-24 10:13
“红旗展”和“手携手”这个地方的延音线确实不用加,就像郝老师指出的一样,另外可以听录音便可知这里确实 ...


晓峰老师说的对,马上就修改。线谱软件调整的确是容易的,又发现第二页两个地方漏了“b”号,一起修改了。

                   现在把修改的谱再上传:



(, 下载次数: 203)
(, 下载次数: 211)


用真正打印机打印看,和在论坛上图不一样,比贴图效果好N倍!最便宜的270元打印机出来的效果就非常好,除了有的字体不太一样外(我没有方正系列字体,人音好像主要是用方正系列),谱字和连音线(弧顶和平顶)几乎达到和人音原版乱真的地步了。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4 15:39
哈哈!这是什么音?
(, 下载次数: 202)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4 16:21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9-24 16:21 编辑

            

                                 (, 下载次数: 179)                                             
                                              修改后


                                              (, 下载次数: 209)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4 17:10
  我问是什么音,你发一大堆谱例。五线谱和原来简谱是对的,这是长断音,在五线谱上以连音线与断奏(圆点)组成。简谱同度音没有延音线自然断开,你加顿音就重而短了,这里需要轻唱。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4 20:11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9-24 20:33 编辑
南天一臂 发表于 2011-9-24 17:10
我问是什么音,你发一大堆谱例。五线谱和原来简谱是对的,这是长断音,在五线谱上以连音线与断奏(圆点) ...


       五线谱有跳音点,按照你的解释是翻成简谱跳音点只要不加连音线(延音线)就可以不要才对?这个话有点牵强吧?这个五线谱上面就是跳音点,在谱面上(我有五线谱总谱)没有任何对这个跳音的说明,如果在音响上有什么处理也是指挥的排练处理,按照道理应该和制谱理论没有关系(总不能打谱人在线简翻译的时候还要听音响来处理吧?
    如果是你说的“长断音”在简谱是不要点的,那下面的简谱正确的应该怎么打?不要把这个谱当做熟悉的谱,就当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也没有听过,五线谱一个是有跳音一个是没有跳音,你怎么在简谱上面区别翻译:



                               (, 下载次数: 212)
                                                                     
                                                     下面带连音线的(如小提琴谱)又怎么区别记谱?


                               (, 下载次数: 212)

这个地方人音的简谱翻译肯定有误,因为简谱是没有跳音和顿音区别的,简谱跳音也是用顿音记号!就算是简谱记谱法缺陷,也不能不记跳音就等于跳音。大家也讨论一下吧。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4 21:04
  用楔形(顿音)代替圆点跳音是简谱规则规定的,长断音是国际规范的一个固定符号。简谱规则并没有规定长断音可以换成楔形(三角形)。作曲家不加顿音是这样更接近长断音的效果。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4 23:20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9-24 23:27 编辑
南天一臂 发表于 2011-9-24 21:04
用楔形(顿音)代替圆点跳音是简谱规则规定的,长断音是国际规范的一个固定符号。简谱规则并没有规定长断音可以换成楔形(三角形)。作曲家不加顿音是这样更接近长断音的效果。...


      我觉得这个谱应该是打谱人的问题,首先,这个五线谱总谱是文革时期的作品,作曲家很可能都不在了,就是在他们也不会、也不屑去搞个简谱翻译,这个都是后面的人去翻译的,所以不能说是作者的意思,如我上面说的,两个“4”不要延音线勉强可以解释(有点牵强),那还有一个“2”呢?这个就不能解释了。有连音线怎么能说明他们是断的?
      人音也一样会犯错误的,就是我打的这个谱,晓峰老师就发现一个终止符号的问题,这个在总谱上就是终止符号,但人音简谱就是双细线。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5 00:13
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1-9-25 00:32 编辑

1.这个歌一出来当时全国都有简谱,不是现在才来翻译的。
2.简谱用楔形顿音作普通跳音本来就不科学,是因为圆点用来作高低音了没法用,不得已而为之。楔形顿音在五线谱里是重断奏,与小圆点断奏是有区别的。很多翻译五线谱的简谱用顿音代替跳音而感觉与音乐不符的时候就宁可不用,不是犯错误。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3.简谱局限性是很大的,现在的情况是:五线谱比简谱准确,简谱比工尺谱准确。
又,你这个谱结束句可放最后,一房子补后部分。
作者: yx_h    时间: 2011-9-25 12:43
讨论:

1.《长征组歌》人音先后出版过至少五个版本:1975-12的简谱版、1978-2的总谱(五线谱版)和2009年新出的三个版本(2009-4合唱谱、2009-5声乐附钢琴伴奏、2009-9总谱)。这几个都是“战友版”,同时期创作的“总政版”《长征组歌》至今未见到正式出版。“战友版”也先后经历过四个版本:1965年版、1966年的18人版、1975年版、1992年版。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1975年和1992年的综合版。

2、在线谱中,演奏(唱)法记号的断音有三种记法:staccato (用圆点表示)、mezzo staccato(用圆点上加连线表示)和staccatissimo(用三角形垂点表示)。从记号本身而言,三者只有奏(唱)时值长短的区分,并不表示力度的强弱。如果需要用不同的力度演奏(唱)还需另标上力度记号。


图示:

(, 下载次数: 114)


在简谱歌曲、戏曲中的顿音记号,用来标记演唱时值较短促并富于弹跳性的音,顿音加上连线即为“半连音”(类似线谱的长断音)。有时改用实音加休止符记谱也许更准确。
在民族器乐演奏符号中,实心或空心的倒垂三角形则被用于标示不同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与线谱也不尽相同。因此简线互译或混排时,不同的记谱体系倒也不必生搬硬套,强求一致。

3、《到吴起镇》歌词“红旗展”这里的演唱处理,运用了中国民歌传统的行腔润色、依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的方法,突显了地方特色。民歌中这类风格性的东西无论五线谱或简谱恐怕都很难准确地记录下来,工尺谱恰恰在这方面却未必优势全无。我觉得,陈老师建议用“连线加顿音”(半连音)的记法可能更贴近对演唱的要求。

4、我手头有人音上世纪70年代出的两个版本,此歌实际记谱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人音简谱版这首歌的结束句是在中间,总谱版结束句是记在后面大反复后用跳越记号接Coda 的。简谱按这两种记法应该都可以,但在简谱中“A-B-A”曲式结构的歌曲反复至中间结束的很常见(见《手册》165页对这种记法说了三种情况);而线谱和乐队总谱的Coda 多排在曲尾,这可能与不同的读谱习惯、排版要求以及伴奏织体的变化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 下载次数: 91)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5 14:59
yx_h 发表于 2011-9-25 12:43
讨论:

1.《长征组歌》人音先后出版过至少五个版本:1975-12的简谱版、1978-2的总谱(五线谱版)和2009年 ...

乐理书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上面三种断音记号前两种是一样的,第三种三角形的断音在两本《音乐词典》上都是重断音。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6 12:26
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1-9-26 12:41 编辑

>>>>>>>yx_h  “重断音”的提法不知源于哪两本《音乐词典》?  <<<<<<<<<
=======================================================
1."前两种是一样的“意思是说和《音乐辞典》的解释一样。
2.第三种的解释就不一样。参考资料是:《简明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学院编译,根据1955年俄文第二版译出。和《音乐辞典》王沛纶编、趙元任题。民国五十年出版。
注:Finale的播放效果是和《音乐辞典》一样的。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9-26 14:58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1-9-26 15:02 编辑

这一次没有老师讨论版权区的书写格式。老陈的《到吴起镇》又出现多名作者署名。
(, 下载次数: 128)
李子上传的《红旗颂》中四个署名作者是排两行的,我据《音乐编辑手册》几个实例推导出似可排成一行。如下两图:(上:李子格式,下:我提请讨论的格式。)
(, 下载次数: 152)
(, 下载次数: 130)
各位老师认为我的排列不妥,应该排两行,并且说人音谱中就是排两行的。
现在陈老师上了《到吴起镇》,各位老师忙于讨论延音线的问题,没有人顾到版权区。
老师们都说这个谱人音原版的版本很多,在原版上究竟是怎么排的?《红旗颂》也有人音原版,究竟是怎么排的?
作者: yx_h    时间: 2011-9-26 16:07
截了几个人音出版歌曲集中的词曲作者字数“少对多”的排法,供参考:
(, 下载次数: 97)


这就是从排版实际出发,词作者字数少,曲作者人多,如果两个字的人名再空格,就会拉得很宽,既占空间也不好看,用紧凑排列相对稍好些。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9-26 17:12
>>>>>yx_h  《简明音乐辞典》是前苏联多尔然斯基编的那本吧,我收藏的被朋友借去多年未还。王沛纶编的那本448页对“断音记号”的解释没有什么不同啊<<<<<<<<
=======================================================================================================
王沛纶版448页只讲短不讲强,178页第5行(图4)“.....强烈而短促,产生槌击似的效果。”
《简明音乐辞典》214页——“重断奏用短小、垂直、尖端对着音符的楔形标记来表示。如图: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


(, 下载次数: 167)

(, 下载次数: 137)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9-29 21:11
我这个谱完全是按照我刚买的人音谱——2009年5月版原谱打谱。

(, 下载次数: 111) (, 下载次数: 132)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10-1 12:42
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1-10-1 12:43 编辑

  人音的这个作者区域的排列既不合理又难看.。
(, 下载次数: 147)
作者: boming5510    时间: 2011-10-1 14:17
chengm 发表于 2011-9-29 21:11
我这个谱完全是按照我刚买的人音谱——2009年5月版原谱打谱。

各位老师讨论得很热烈,我从中学习了。请教chengm老师,谱子中在音符上方用方框框着的数字(从1至5)是代表什么的?是小节号吗?标记规则是什么?先谢谢了。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1 14:43
yx_h  人音不同开本的版面排法也是不同的。大16开本这样排也并不好看,所以才在词作者后面加了个不伦不类的年月吧。
==============================================================================

       这个年月的问题在这本谱里面有词作者肖华夫人给人音出版社的一封信(附录)说明,1964是指当时写的词,后来在75年“遵照某中央领导的意见修改的。这个意见大意是:‘将歌词做一些变通修改,以适应《文革》的政治气候,这有利于《长征组歌》的生存。’——因此,修改稿的有些词句带有‘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意味,不如原稿恰当。”
    我想也就是人音出版社2009年最新版在作词后面加了个1964的字样的原因。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10-1 15:30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1-10-1 15:47 编辑

二字名作者之争:
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这四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作曲家。他们的署名作品是否需要中间加空格拉成三字宽?
其实这四个都是笔名。二字笔名拉成三字宽是否有点牵强?
晨耕:陈宝锷
生茂:娄生茂
唐诃:张化愚
遇秋:李遇秋




陈老师说:那佚 名呢?一样要求空一字空格!
所以,版权区无论如何也是说不清的。{:soso_e127:} {:soso_e127:} {:soso_e127:}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10-1 15:39
纠正22#上一个语法错误:“词作者肖华夫人”

需要加一个“的”:词作者肖华的夫人
肖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作者: boming5510    时间: 2011-10-1 16:39
boming5510 发表于 2011-10-1 14:17
各位老师讨论得很热烈,我从中学习了。请教chengm老师,谱子中在音符上方用方框框着的数字(从1至5)是代 ...

如果按chengm老师说的“这个明显不是小节号,应该是排练标记,我是照人音出版原谱打的”。我想,在我们制谱时,这种用方框框着的数字标记应该取消,因为它在这个谱子中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知说得有没有道理。敬请沈忠平老师、王鹏老师、魏老师和南天老师发表意见,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1 17:40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10-1 17:45 编辑
boming5510 发表于 2011-10-1 16:39

如果按chengm老师说的“这个明显不是小节号,应该是排练标记,我是照人音出版原谱打的”。我想,在我们制 ...

zpshencn 纠正22#上一个语法错误:“词作者肖华夫人”

需要加一个“的”:词作者肖华的夫人
肖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我当然知道王新兰是肖华的夫人,两贴一起回复吧:

(, 下载次数: 90)    (, 下载次数: 94)
作者: 南天一臂    时间: 2011-10-1 22:07
按照国际规范在作者后面括号里的年号是该作者的生卒年。可是肖华1964年生肯定是人音搞错。
(, 下载次数: 103)
(, 下载次数: 123)
(, 下载次数: 109)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1 23:49
1、yx_h  词作者后面带个(1964)让人不知是创作完成时间、发表时间还是生卒之年,似无必要。  发表于 6 天前
2、yx_h  一“房子”内标了罗马数字“Ⅰ”,反复后“结束句”之前应标上“Ⅱ”,表示两遍唱词相同但结尾不同。  发表于 6 天前
3、yx_h  第二页上面变化速度术语为何标两个“渐慢”,与只标一个有何不同吗?  发表于 6 天前
4、yx_h  1=G转1=C,转调标记前5应=后高音2,或前2=后6。
5、yx_h  这也并不是肖华《长征组诗》1964年的原版和《长征组歌》1965年版。该谱附录中既然有了文字“说明”,再加在词作者后面不仍显得多余吗?
6、yx_h  人音排版其实并没有那么古板一律,而往往是我们自己在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啊!
7、yx_h  这首歌转调标记的错误不会也是人音的吧?
==================================================================================================

呵呵,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有点空闲又在修改字体,一不小心郝老师就上了那么多的意见了,现在一个个回答:

1、5、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我开始也以为是肖华去世的时间,但看了后面的“附录”,才知道是64年的作品(也不一定),我也懒得仔细看——我是按照谱打的,打谱技术是目的,别的没有去研究。

2、3、郝老师说的对,但我检查了,原谱也是这样。浪子的谱和我是一个版本,他也知道的。

6、的问题就麻烦了,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既然没有规定(这个作者区还是符合规定的),那就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吧,我看了人音的谱也没有觉得难看。

4、7、是同一个问题,郝老师第一次提出我就看见错误了,但这几天实在是太忙,改了后又花时间改所有字体,今天又改调号字体,所以就没有及时上传,现在改完了,马上就上传。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1 23:58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10-2 00:10 编辑

修改了转调错误,修改了所有字体(感谢浪子兄弟给了一套方正字体),又修改了调号字体,现在把这个谱再次上传:

(, 下载次数: 113) (, 下载次数: 103)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10-2 07:25
花S应该在小节线上方还是应该在音符上方?
花S的下面应该是双小节线还是单小节线?
在这两点上,人音该谱与《音乐编辑手册》不同。

花S的大小与音符大小相比,有没有说法?
我觉得此谱上的花S(还有后面的 D.S.)太大了,比例失调不好看。
当然,如果无批判地仿,就不用考虑了。但我认为仿要智仿不要傻仿。自己的作品要有自己的灵魂。

演唱形式的字体,特别是夹在歌词中间的演唱形式,字太小了,我眼里看来很不协调很难看的。只要字体不同不混淆就行了。
当然如果人音谱中原来是这样的,又求全仿那又另当别论了。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10-2 07:47
陈老师的智力和素质远在众人之上,前一段时间陈老师的制谱作品追求完美,都被大家公认比人音好。陈老师早该跳出一味模仿的阶段,像中有不像才是最高境界。陈老师现在却又去搞什么高仿。我说你在走火入魔,你说没有。你自己心里明明知道人音有许多不好之处,你却去知错仿错,不是走火入魔是什么?而且你再仿也仿不到100%。你的高仿别人看不出明堂,但是浪子说有很多不像。陈老师还是要把主意力移到谱子的高质量,杜绝小儿科的错误为好。我原来是不仿,后来看人音确有许许多多好处,就开始仿,但我不一味仿。
作者: CHIANG    时间: 2011-10-2 09:51
高仿,相當是一種臨摩,或是如古蹟的保存與維護,考慮的是如何作的和原譜一模一樣,既使原譜有錯也要跟著錯,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就是創作了...。

江振興  台灣  20111102  09 : 50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2 17:10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2-6-8 20:59 编辑
zpshencn 发表于 2011-10-2 07:47
陈老师的智力和素质远在众人之上,前一段时间陈老师的制谱作品追求完美,都被大家公认比人音好。陈老师早该跳出一味模仿的阶段,像中有不像才是最高境界。陈老师现在却又去搞什么高仿。我说你在走火入魔,你说没有。你自己心里明明知道人音有许多不好之处,你却去知错仿错,不是走火入魔是什么?而且你再仿也仿不到100%。你的高仿别人看不出明堂,但是浪子说有很多不像。陈老师还是要把主意力移到谱子的高质量,杜绝小儿科的错误为好。我原来是不仿,后来看人音确有许许多多好处,就开始仿,但我不一味仿。
江振興  台灣: 高仿,相當是一種臨摩,或是如古蹟的保存與維護,考慮的是如何作的和原譜一模一樣,既使原譜有錯也要跟著錯,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就是創作了...。


       呵呵,众矢之的哦!没关系,江老师说的好——“高仿,相當是一種臨摩,或是如古蹟的保存與維護,考慮的是如何作的和原譜一模一樣,既使原譜有錯也要跟著錯,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就是創作了”
其实我多少也就是江老师的想法。我在浪子的帮助下,一点点的各种元素在改进,我也是觉得人音的各种元素是不错的,所以我才仿它,至于谱面上的错还是对到了我们这个水平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我在仿的同时是尽量力求高仿真度,除非是条件不允许没有办法。做这些谱只是练习,如果原谱有错一般是懒得修改的(人家是权威哦),你们可能没有体会,如果你也完全按照原谱做得一模一样,你就会发现很多原来认识的差距,会一下子被它们同化了,这个就是权威的魅力!
    《到吴起镇》版权区其实是没有东西的,是我加的。大家感觉不好,但我看起来不错啊。这个就是各人审美的问题了。


接受大家意见吧,修改再发上来

(, 下载次数: 109) (, 下载次数: 101)

就在这里回答郝老师的问题吧:我想是否“呀”字是歌词原创,而“唻”字是作曲者加的?加个括号以示区别(尊重词作者?)或者是其它什么的?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10-2 20:06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1-10-2 20:07 编辑

你这一改,我看来比原来好许多。改动的地方有:
1. 排练标记改用罗马数字,比用阿拉伯数字好得多。阿拉伯数字易与小节号相混。也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
2. 两个“惭慢”作了更改,可能原谱上是有误的。
3. 花S的位置大小、花S下双细小节线、D.S.的大小都作了更改。(如果是我打谱,我会把花S向左移一移,你的花S和下面双线相比稍右了。)

不过,改了之后,就有问题了,你原来是高仿,这些改过的地方与原谱就不一样了,江老师说高仿就是原谱错就跟着做错,你改动了不少就不是高仿了。

还有几个问题:
1. “结束句”这三个字你用的是什么字体?原谱是不是这样的?
2. 版权区你说是你自己加的,(因为原谱是组歌,一定不是每一首都标有词曲作者。)所以郝老师认为不伦不类的(1964年)是你自己加的吗?我看还是去掉吧。
3. 声部名称我还是觉得太小了,比音符稍小一点比较好。不知原谱中是不是也是这么小的。
总之你现在这个谱已经被我劝得有几个地方不很像原谱了。虽然不像了,还不如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弄得更合理更美观些。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2 22:51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10-2 23:48 编辑
zpshencn 发表于 2011-10-2 20:06
你这一改,我看来比原来好许多。改动的地方有:
1. 排练标记改用罗马数字,比用阿拉伯数字好得多。阿拉伯数字易与小节号相混。也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
2. 两个“惭慢”作了更改,可能原谱上是有误的。
3. 花S的位置大小、花S下双细小节线、D.S.的大小都作了更改。(如果是我打谱,我会把花S向左移一移,你的花S和下面双线相比稍右了。)

不过,改了之后,就有问题了,你原来是高仿,这些改过的地方与原谱就不一样了,江老师说高仿就是原谱错就跟着做错,你改动了不少就不是高仿了。

还有几个问题:
1. “结束句”这三个字你用的是什么字体?原谱是不是这样的?
2. 版权区你说是你自己加的,(因为原谱是组歌,一定不是每一首都标有词曲作者。)所以郝老师认为不伦不类的(1964年)是你自己加的吗?我看还是去掉吧。
3. 声部名称我还是觉得太小了,比音符稍小一点比较好。不知原谱中是不是也是这么小的。
总之你现在这个谱已经被我劝得有几个地方不很像原谱了。虽然不像了,还不如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弄得更合理更美观些。

问题1、2、:我说过是原版问题。
3:花S我原来是直接用五线谱的,已经缩为“装饰音”大小还大,现在已经用QM的了。原版位置是在“2”音上的,我已经放在小节线上了,你们也太教条,什么都得对准某地方,其实出版物多的是没有对准的。
版权区问题:这个谱是我加的,因为我的谱不是组曲方式,是一个个分开的,如果不要,大家又会说“怎么没有版权区?”,我是完全使用第一曲的 版权区,一点东西没有改。看《告别》就知道了。
声部名称问题:这个开始晓峰老师就提了,但原谱也是这样的,好在我现在可以打印,打印出来的谱和原谱一样大小,发上截图看看吧:



(, 下载次数: 103)    (, 下载次数: 96)
作者: zpshencn    时间: 2011-10-3 08:29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1-10-3 08:37 编辑

(, 下载次数: 89)
原版 1和9之间有空,你的没有空,一看就看出你的比原版的好。但是和原版就不像了。{:soso_e109:}
和原版不像不就违背你的初衷了吗?{:soso_e110:}
你为它搞了一套字,足以证明你是追求完美的,我为了追求某些细节不知道搞了多少套字。我也是追求完美的。{:soso_e127:}
可是我说花S对得不准(其实只差毫厘而已)你又说我们太教条(在我的眼里就容不得这毫厘之差)。现在就相当准了。{:soso_e179:}
(, 下载次数: 97)
你说出版物多的是没有对准的。这正是出版物的不是之处。他不严谨就不要学他。{:soso_e144:}

花S用原版的很方便,不需要用QM的。你插入的方法不好。你是用创建符号的方式插入。{:soso_e112:}
(, 下载次数: 103)
这三个花S,第二个就是插入符号,如你所说它很大,第三个是就是缩小的,还是比较大,这两种都不能调整大小。第一个是用插入文字的方式。
(, 下载次数: 81)
这个花S是字,可大可小。现在是13号,如果小了,可调为14、15号。
D.S.、D.C.也从这里插。



作者: 浪子回骨    时间: 2011-10-3 08:37
本帖最后由 浪子回骨 于 2011-10-3 08:38 编辑

给陈老师提供如下字符,或许用得到:

①②③④⑤⑥⑦⑩
㈠㈡㈢㈤㈥㈦㈧㈨㈩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⒄⒅⒆⒇
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⒒⒓⒔⒕⒖⒗⒘⒙⒚⒛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一共六类序号每一类中的所有字符宽度均相同,那放到方框里,谱子中的所有段落序号就都一样大了,看着整齐。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3 12:13
                                  再发对比截图:


(, 下载次数: 111)    (, 下载次数: 116)

(, 下载次数: 97)    (, 下载次数: 95)



(, 下载次数: 103)   
作者: boming5510    时间: 2011-10-3 16:20
各位老师讨论得挺热烈,从中学习了,受益了。我是初学手的,提一个算不上是问题的问题:
1.曲谱之首“朗诵”中的“到吴起镇”我认为是长征组歌演出时报的歌名,不是歌曲中朗诵词的内容,在这个曲谱的朗诵词中不应该出现。听该曲的音频也能辨别出来。在音频中,报完歌名后有很大的一段休止空间(暂且这样说)才出现歌曲中朗诵词的声音。
2.在音频中,歌曲朗诵词声音的出现是在第三行音符的第一小节处,演奏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音符旋律时是没有朗诵词的声音的,所以我觉得,朗诵词"锣鼓响…………"应该对应第三行的音符写入,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音符之下不应该有朗诵词。
陈老师很用心,也很专业,学生之见可能不正确,敬请海涵。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5 11:13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10-5 16:04 编辑
boming5510 发表于 2011-10-3 16:20
各位老师讨论得挺热烈,从中学习了,受益了。我是初学手的,提一个算不上是问题的问题:
1.曲谱之首“朗诵”中的“到吴起镇”我认为是长征组歌演出时报的歌名,不是歌曲中朗诵词的内容,在这个曲谱的朗诵词中不应该出现。听该曲的音频也能辨别出来。在音频中,报完歌名后有很大的一段休止空间(暂且这样说)才出现歌曲中朗诵词的声音。
2.在音频中,歌曲朗诵词声音的出现是在第三行音符的第一小节处,演奏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音符旋律时是没有朗诵词的声音的,所以我觉得,朗诵词"锣鼓响…………"应该对应第三行的音符写入,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音符之下不应该有朗诵词。
陈老师很用心,也很专业,学生之见可能不正确,敬请海涵。
.


我来回答谱友问题吧:
1、因为我是照原谱打谱,打谱重点是仿它的各种字体、符号、连音线等等众多打谱技术元素,其它没有考虑,你提的问题我没有去听音乐,也没有去研究和试图修正它,因为这个谱是人音2009年原版,虽然任何人都会出错(人音也一样),但人音在中国的NO.1编辑、出版地位是公认的。
2、有关你提的朗诵词在音乐之间的位置问题,我想是作曲家写了这样的位置,可能在排练时再创作了?因为郝老师说的他放上来的音乐和现在2009年版的谱不是一个版本,唱词都不一样,这个中间年代跨度是将近50年,所以你提的问题也无法考究。谢谢你的意见和关注。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5 18:08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10-10 16:20 编辑

yx_h  讨论:“黄河唱(唻)长城喜呀”,“唻”和“呀”这里都是语气词,“唻”的圆括号是否多余?原词“黄河唱,长城喜”能否算因“破句”而加括号?
======================================================================================================
(唻)的括号是原谱里面有的,没有做像我仿人音符号的人可能不知道中间的难度——用了一样的字体和字号,为什么浪子一看就会说不像,光就这个括号就折腾人哦,因为人音用的所有括号都是改过的,和任何字体自己的括号都不一样,如果没有专门做了个括号,就算是一模一样的字体还是可以看出破绽。我现在用的谱括号、唱词括号以及版权区(1964)括号都是特制的。现在又换了罗马数字字体,调整了大括号的粗细线宽度,按郝老师的意见去掉了渐慢后面的点,结束句加了2房子,有个地方补上了漏打的下滑音符号,现在重新上传:
(, 下载次数: 122) (, 下载次数: 125)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1-10-10 16:13
浪子回骨  标题、版权区的字体最好不相同...调号中G的位置往下一点,下方和1的下方切齐...
===========================================================
标题因为是组曲其中一首,所以用了现在的字体,原版谱没有版权区就不会有冲突,现在因为是拆开的单曲,就改按照组曲总标题的字体吧(一样用压缩黑体)


(, 下载次数: 143) (, 下载次数: 137)

调号的G我在造字软件看了,下面是对齐的,感觉高可能是错觉。


                               (, 下载次数: 134)
作者: yiming58    时间: 2011-12-9 16:54
不朽的经典作品啊,百听不厌,怀念作曲家生茂,生茂的经典作品还有《马儿啊你慢些走》《沁园春雪》《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等。谱子制作的很规范,很漂亮,学习了。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2-1-5 12:03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2-1-29 16:23 编辑

今天又仔细看了这个贴各位老师的讨论,感慨多啊!这么好的讨论氛围,放在这个没有什么人看的五线谱版块实在是浪费了。建议再增加一个制谱规则讨论版块,凡是这样大家讨论各种规则类型的谱可以放在专门的制谱规则版块,也可以多点人参加讨论,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在制谱规则上有所收益!


作者: biwu_lu    时间: 2012-6-22 09:44
谱子打得真好{:soso_e179:}
作者: shanguhuisheng    时间: 2012-7-3 10:37
不朽的经典作品啊,百听不厌
作者: 唱歌男人    时间: 2012-7-12 17:58
大哥做的好玩的点点谱,很有意思哈。
作者: lixianfu    时间: 2012-7-14 23:11
大气磅礴的经典老歌,学习欣赏了
作者: kedoubuluo    时间: 2012-7-28 20:51
很漂亮 这是用本站qm打的谱吗
作者: chengm    时间: 2012-7-31 11:48
kedoubuluo 发表于 2012-7-28 20:51
很漂亮 这是用本站qm打的谱吗

不是QM做的,是五线谱软件Sibelius 做的谱,所以才放在五线谱板块——凡是放在这个板块的简谱都是五线谱软件做的。




欢迎光临 谱谱风 (http://www.ppfe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