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cheng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IBELIUS] 《到吴起镇》——长征组歌之七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23:2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1-9-24 23:27 编辑
南天一臂 发表于 2011-9-24 21:04
用楔形(顿音)代替圆点跳音是简谱规则规定的,长断音是国际规范的一个固定符号。简谱规则并没有规定长断音可以换成楔形(三角形)。作曲家不加顿音是这样更接近长断音的效果。...


      我觉得这个谱应该是打谱人的问题,首先,这个五线谱总谱是文革时期的作品,作曲家很可能都不在了,就是在他们也不会、也不屑去搞个简谱翻译,这个都是后面的人去翻译的,所以不能说是作者的意思,如我上面说的,两个“4”不要延音线勉强可以解释(有点牵强),那还有一个“2”呢?这个就不能解释了。有连音线怎么能说明他们是断的?
      人音也一样会犯错误的,就是我打的这个谱,晓峰老师就发现一个终止符号的问题,这个在总谱上就是终止符号,但人音简谱就是双细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9-25 00:1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1-9-25 00:32 编辑

1.这个歌一出来当时全国都有简谱,不是现在才来翻译的。
2.简谱用楔形顿音作普通跳音本来就不科学,是因为圆点用来作高低音了没法用,不得已而为之。楔形顿音在五线谱里是重断奏,与小圆点断奏是有区别的。很多翻译五线谱的简谱用顿音代替跳音而感觉与音乐不符的时候就宁可不用,不是犯错误。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3.简谱局限性是很大的,现在的情况是:五线谱比简谱准确,简谱比工尺谱准确。
又,你这个谱结束句可放最后,一房子补后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9-25 12:43:5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1.《长征组歌》人音先后出版过至少五个版本:1975-12的简谱版、1978-2的总谱(五线谱版)和2009年新出的三个版本(2009-4合唱谱、2009-5声乐附钢琴伴奏、2009-9总谱)。这几个都是“战友版”,同时期创作的“总政版”《长征组歌》至今未见到正式出版。“战友版”也先后经历过四个版本:1965年版、1966年的18人版、1975年版、1992年版。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1975年和1992年的综合版。

2、在线谱中,演奏(唱)法记号的断音有三种记法:staccato (用圆点表示)、mezzo staccato(用圆点上加连线表示)和staccatissimo(用三角形垂点表示)。从记号本身而言,三者只有奏(唱)时值长短的区分,并不表示力度的强弱。如果需要用不同的力度演奏(唱)还需另标上力度记号。


图示:



在简谱歌曲、戏曲中的顿音记号,用来标记演唱时值较短促并富于弹跳性的音,顿音加上连线即为“半连音”(类似线谱的长断音)。有时改用实音加休止符记谱也许更准确。
在民族器乐演奏符号中,实心或空心的倒垂三角形则被用于标示不同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与线谱也不尽相同。因此简线互译或混排时,不同的记谱体系倒也不必生搬硬套,强求一致。

3、《到吴起镇》歌词“红旗展”这里的演唱处理,运用了中国民歌传统的行腔润色、依字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的方法,突显了地方特色。民歌中这类风格性的东西无论五线谱或简谱恐怕都很难准确地记录下来,工尺谱恰恰在这方面却未必优势全无。我觉得,陈老师建议用“连线加顿音”(半连音)的记法可能更贴近对演唱的要求。

4、我手头有人音上世纪70年代出的两个版本,此歌实际记谱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人音简谱版这首歌的结束句是在中间,总谱版结束句是记在后面大反复后用跳越记号接Coda 的。简谱按这两种记法应该都可以,但在简谱中“A-B-A”曲式结构的歌曲反复至中间结束的很常见(见《手册》165页对这种记法说了三种情况);而线谱和乐队总谱的Coda 多排在曲尾,这可能与不同的读谱习惯、排版要求以及伴奏织体的变化等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9-25 14:59:07 | 只看该作者
yx_h 发表于 2011-9-25 12:43
讨论:

1.《长征组歌》人音先后出版过至少五个版本:1975-12的简谱版、1978-2的总谱(五线谱版)和2009年 ...

乐理书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上面三种断音记号前两种是一样的,第三种三角形的断音在两本《音乐词典》上都是重断音。

点评

“重断音”的提法不知源于哪两本《音乐词典》?  发表于 2011-9-26 10:08
虽然前两种都是用圆点,但上方有无连线的奏(唱)音符时值是不同的。  发表于 2011-9-26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9-26 12:2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1-9-26 12:41 编辑

>>>>>>>yx_h  “重断音”的提法不知源于哪两本《音乐词典》?  <<<<<<<<<
=======================================================
1."前两种是一样的“意思是说和《音乐辞典》的解释一样。
2.第三种的解释就不一样。参考资料是:《简明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学院编译,根据1955年俄文第二版译出。和《音乐辞典》王沛纶编、趙元任题。民国五十年出版。
注:Finale的播放效果是和《音乐辞典》一样的。

点评

《简明音乐辞典》是前苏联多尔然斯基编的那本吧,我收藏的被朋友借去多年未还。王沛纶编的那本448页对“断音记号”的解释没有什么不同啊。  发表于 2011-9-26 16: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9-26 14:58: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pshencn 于 2011-9-26 15:02 编辑

这一次没有老师讨论版权区的书写格式。老陈的《到吴起镇》又出现多名作者署名。

李子上传的《红旗颂》中四个署名作者是排两行的,我据《音乐编辑手册》几个实例推导出似可排成一行。如下两图:(上:李子格式,下:我提请讨论的格式。)


各位老师认为我的排列不妥,应该排两行,并且说人音谱中就是排两行的。
现在陈老师上了《到吴起镇》,各位老师忙于讨论延音线的问题,没有人顾到版权区。
老师们都说这个谱人音原版的版本很多,在原版上究竟是怎么排的?《红旗颂》也有人音原版,究竟是怎么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9-26 16:07:09 | 只看该作者
截了几个人音出版歌曲集中的词曲作者字数“少对多”的排法,供参考:


这就是从排版实际出发,词作者字数少,曲作者人多,如果两个字的人名再空格,就会拉得很宽,既占空间也不好看,用紧凑排列相对稍好些。

点评

二字人名中间都不空格,与我们以前所讨论又不同了。问题又来了,是这几位省了姓的缘故?  发表于 2011-9-26 1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9-26 17:12:10 | 只看该作者
>>>>>yx_h  《简明音乐辞典》是前苏联多尔然斯基编的那本吧,我收藏的被朋友借去多年未还。王沛纶编的那本448页对“断音记号”的解释没有什么不同啊<<<<<<<<
=======================================================================================================
王沛纶版448页只讲短不讲强,178页第5行(图4)“.....强烈而短促,产生槌击似的效果。”
《简明音乐辞典》214页——“重断奏用短小、垂直、尖端对着音符的楔形标记来表示。如图: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



点评

三种不同的“断音”记号都可以强奏,也都可以弱奏,只是时值长短上有区别。所以“重断奏”的概念不准确,现在的乐理教科书中不再提了。见上面这几个器乐曲的谱例:   发表于 2011-9-26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21:11:09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个谱完全是按照我刚买的人音谱——2009年5月版原谱打谱。

点评

17#列举的都是源自人音的32开本的排法。如果这样排列,就要跑到标题中间去了。  发表于 2011-9-30 14:42
人音不同开本的版面排法也是不同的。大16开本这样排也并不好看,所以才在词作者后面加了个不伦不类的年月吧。  发表于 2011-9-30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0-1 12:4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天一臂 于 2011-10-1 12:43 编辑

  人音的这个作者区域的排列既不合理又难看.。

点评

看习惯就不难看了,呵呵,你这个样式还是有争议的,两字名之间理论上应该有一字空。  发表于 2011-10-1 14: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4-29 06:49 , Processed in 0.0669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