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2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风——民族和声实用范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6:10: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3-12-31 13:44 编辑

      现在大家都在追“中国风”,这就离不开中国的民族和声。民族音乐,地方原始民歌的配器和声,多年来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
      一种看法:既然是中国民族音乐,尤其是原始民歌(往往土掉渣),写配器一定得有民族风格——也就是突出一个“土”字,必须用中国的民族和声。
      另一种看法:因为土掉渣的原始民歌,再加上民族和声,可能会没有“新”意,而选择性的使用西洋和声,洋为中用,如果用得好,会把“泥土味”去掉,充分利用西洋和声的功能性和宏大性,把小小的东西升华为气势磅礴的音乐。
      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个就由大家自由选择了。
      下面我把最具中国民族和声的代表作《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主题音乐经过加工,制作出五线谱和简谱混排和弦谱图,以及导出的MP3播放音响上传,希望可以给喜欢“中国风”的人对民族和声有个感性和理性认识。

      (谱和MP3播放里面的低音是原版总谱的大提琴和贝司照抄,和声弦乐铺垫是抄录总谱的四支圆号谱,从低音+弦乐铺垫的和弦连接可以看到标准四部和声写作的方法)                           
音频是Sibelius 五线谱软件直接导出的播放音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1:2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ngm 于 2013-5-13 00:42 编辑
圆生1956 发表于 2013-5-10 10:48
民族调式大调主和弦1356,属和弦5125.不是洋为中用,亦不是民族音乐改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简谱时值出 ...

你说的两个问题回答:一、我这里没有说梁祝的音乐是“洋为中用”啊,而是如标题说的《中国民族和声实用范例》。二、说简谱有错,请指出一下是什么地方?可能年纪大眼睛不好,仔细检查我还是没有发现。
说明:我这个贴说的有两种
       一种看法:既然是中国民族音乐,尤其是原始民歌(往往土掉渣),写配器一定得有民族风格——也就是突出一个“土”字,必须用中国的民族和声。
      另一种看法:因为土掉渣的原始民歌,再加上民族和声,可能会没有“新”意,而选择性的使用西洋和声,洋为中用,如果用得好,会把“泥土味”去掉,充分利用西洋和声的功能性和宏大性,把小小的东西升华为气势磅礴的音乐。

     上来后由于没有响应,想想在打谱论坛这样的地方讨论这样的问题可能不对题,所以几天后我把第二种“洋为中用”的MP3删除了,而梁祝属于我说的第一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5-6 10:32: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观点俺很赞同,洋为中用,是民族音乐改革的另一种方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5-10 10:48:43 | 只看该作者
民族调式大调主和弦1356,属和弦5125.不是洋为中用,亦不是民族音乐改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简谱时值出错,第9小节主和弦6为和弦外音。此曲为徵调式。过门为交替调式。

点评

这个音乐和声的特点:所有主和弦都是5625色彩和弦,而不是5125.  发表于 2013-5-10 1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5-11 12:25:5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问 题,版主正确。第二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原始民歌 运用好了不会没有新意。 可以上传我的歌,大家点评一下(目的不是显示)。至于梁祝的音乐,形势上也是洋为中用,内涵是民族的。陈刚先生是采用小提琴协奏的行式。简谱没有错,是我眼花,有错必改。千万别生气。对不起!也许我的口气太硬。sorry again! 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5-12 10:48:21 | 只看该作者
cheng m 说的对,我错了。

点评

呵呵,看得出来你也是音乐专家,大家是在讨论问题,只是想在这里给需要的人一点帮助罢了,不存在对错的问题。  发表于 2013-5-13 0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5-13 02:22:05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研究民族和声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就可以算是洋为中用。因为不管怎么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西洋大小调的和声体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持民族的特点,才是走向世界的根本。
同样,只有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理念,才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5-13 15:13:27 | 只看该作者
chengm你客气了,在下很长一断时间与世隔绝,作品配器以前经常搞,一时凭感觉口误出笑话,低级错误。这几年主要是搞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QM 对与我来说是新东西,得好好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5-14 09:30:2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好好学习了,和声走向很有感觉!!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7-5 18:57:24 | 只看该作者
老师们讨论,我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4-20 10:31 , Processed in 0.0691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